

助人者也需要被關注-社工也需要喘息
作者:陳慧敏 老師
從實踐社工到東吳社工畢業竟然已經30多年。在這30多年間堅持這份助人工作秉持著一份感恩的心,感激許多人一路陪伴走過來。
但是一路上也多次掙扎,因為走這行真的不容易,尤其是當自己陷入困境時,仍然需要收拾心情,陪伴個案。當外子被診斷腦癌第四期時,我常常開車到個案家附近的停車場哭完了,擦乾淚水,照完鏡子整粧,整理好情緒後,才能家訪個案。
出個案家門後,在拜訪下一位前也是先照顧自己內在情緒才能陪伴下一位個案。下班回家仍需要照顧外子及看護間的相處議題。這份專業工作需要我們用專業態度、精神、倫理、知識去協助個案們!
我知道自己需要被諮商,但是一天只有24個小時,除了上班之外,回家用有限的時間陪伴外子、處理看護,連睡覺的時間只剩下短短的幾個小時,所以更沒有時間去諮商。外子的喪禮結束後,再把家人照顧完後,我才有時間去參加支持團體,以及個別諮商,但是也就是這樣,我自己大病一場因為身體再也撐不住!
2016年回台灣之後,和許嘉芳女士分享了社工的艱辛,和照顧別人過程中總是把自己擺在最後,那份助人的心,讓我們持續的在這個領域裡繼續的堅持,可是內在的自己也需要被照顧,感謝許明傳社會福利公益信託基金協助讓社工可以接受諮商。在陪伴這些社工的過程中,我更加體會到台灣社工的薪水有限,工作量極大,陪伴的個案們多半經歷生命的谷底,在個人、家庭、經濟、資源、心理、心靈等等都需要社工們的協助與支持。而督導們、機構及社會更是期待社工們不但可以全系統的照顧個案及他們的家人們,更協助他們在生活的系統中了解並運用資源,也期待社工們能有完整的記錄。
我看見社工同仁們的用心和熱忱,但是也心疼他們。社工也是人,也有自身的成長背景、自身的成長創傷或是正在經歷人生中的逆境。更何況一天只有24小時,雖然說上班時間應該只有8小時,但是我知道大部分的社工們,如果要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好是不可能準時下班,如果不能準時下班,也就沒有辦法準時的回家照顧家裡的大小們。
我記得自己在唸社工的時候,學姐們流傳個笑話:「有一個孩子回到家裡因為忘了帶鑰匙所以沒有辦法進去,所以鄰居就請警察伯伯來了解狀況,警察伯伯就問小朋友,你媽媽呢?孩子說我媽媽不在家,他今天晚上會比較晚回來,因為他在帶領“親子團體”。」;另一則笑話是:「有一位先生下班後在酒吧喝酒,旁邊的客人問他:『為什麼你還不回家?』這位先生回答說:『我太太很忙,今天晚上他在帶“夫婦成長團體”。』。」這些也許都是笑話,可是也是真實的笑話!
當我們用心的在照顧我們的個案們,我們都有心讓社會更美好,但是工作需要我們,家需要我們。
正因為走在這個領域,我們更知道婚姻需要經營,孩子們需要陪伴,家中的長者們需要照顧,所以長久下來所累積的壓力 ,只會讓自己的身體越來越虛弱,心靈越來的越疲憊!所以社工們非常需要諮商及自我照顧。
所以社工們需要諮商來處理自己的過去生命史、目前生活中的壓力,可是這個「需要」需要大家來關懷。每一位社工手上都有至少40到100多位個案,而每一位個案都需要社工的全力協助。 每位個案都有各自的生命史和目前複雜的困難。
試想如果社會期望每位社工都可以把手上的每位個案完整的照顧,全心全力地符合社會的期望、長官們的期待、個案們的期許,請問一天8小時如何夠用?
如果有人說,只做最需要的,挑重點,請問如果是你,誰來挑選哪一些個案可以不是最需要的?哪些事情可以不是重點?
對個案當事來說一切都是重點,對每位個案來説他都是最重要的人!
有些有智慧的人會想出一些評估量表分出高危險群及非高危險群,也許在工作上可以分出誰先需要協助。但是「預防勝於治療」,如果每位輕度個案都等到嚴重再來處理,那麼所有社工們不就是不斷在「補破網」嗎?真是這樣,社工們會更加疲憊、耗費心神,更增加社會成本,所以我深信這也不是社會所期望的。因此在薪水、工作量無法調整下,協助一位社工可以諮商,先照顧自己的身、心、靈,就可以協助這40~100多位個案及社工的家人們。
曾經有位社工和我分享,他曾在某一單位服務青少年族群,有次一位青少年情緒失控並毆打他。雖然同事們有進來協助,但是大家關注的是個案處理、詳細報告的完整,認為他是社工「應該」自己懂的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就連他自己本人也覺得他「應該」懂得如何自我照顧。可是至今陰影仍在,回想之際,心悸猶存。有時候,當下的意外事件或創傷事件會喚起過去曾經經歷的創傷事件,而這些事件已經被隱藏在潛意識,就算自己也不見得記得,所以就算是專業幫助工作者,如同社工、諮商助人者也需要其他的專業同仁們的協助。
上述這位社工朋友雖然仍然在社工領域,但是選擇離開了青少年領域,很可惜青少年領域就少了這麼一位曾經願意投身陪伴青少年的熱忱社工。而這個創傷若是沒有處理,也會跟著這位社工一輩子。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多少都有一些成長中的創傷經驗,不管是原生家庭中的「重男輕女」、手足間長輩們無心或有意的「比較」或是學校中和同學、師長們的互動或者場場考試中的競賽等等,對我們多少都有影響。試問如果我們沒有機會去整理自己的傷痛卻要帶著自己的傷痛去陪伴別人的傷痛那是多麼殘忍的歷程?
因此我鼓勵所有社工都需要諮商,也需要大家支持社工諮商!再次感謝「許明傳社工專案」允許社工可以支付少數自付金額接受完整諮商服務!
封面圖來源:hello autumn PNG Designed By 58pic from https://pngtree.com/freepng/original-autumn-hello-hand-painted-sunflower-green-leaf-cure-sun-flower_4210212.html?sol=downref&id=bef
出個案家門後,在拜訪下一位前也是先照顧自己內在情緒才能陪伴下一位個案。下班回家仍需要照顧外子及看護間的相處議題。這份專業工作需要我們用專業態度、精神、倫理、知識去協助個案們!
我知道自己需要被諮商,但是一天只有24個小時,除了上班之外,回家用有限的時間陪伴外子、處理看護,連睡覺的時間只剩下短短的幾個小時,所以更沒有時間去諮商。外子的喪禮結束後,再把家人照顧完後,我才有時間去參加支持團體,以及個別諮商,但是也就是這樣,我自己大病一場因為身體再也撐不住!
2016年回台灣之後,和許嘉芳女士分享了社工的艱辛,和照顧別人過程中總是把自己擺在最後,那份助人的心,讓我們持續的在這個領域裡繼續的堅持,可是內在的自己也需要被照顧,感謝許明傳社會福利公益信託基金協助讓社工可以接受諮商。在陪伴這些社工的過程中,我更加體會到台灣社工的薪水有限,工作量極大,陪伴的個案們多半經歷生命的谷底,在個人、家庭、經濟、資源、心理、心靈等等都需要社工們的協助與支持。而督導們、機構及社會更是期待社工們不但可以全系統的照顧個案及他們的家人們,更協助他們在生活的系統中了解並運用資源,也期待社工們能有完整的記錄。
我看見社工同仁們的用心和熱忱,但是也心疼他們。社工也是人,也有自身的成長背景、自身的成長創傷或是正在經歷人生中的逆境。更何況一天只有24小時,雖然說上班時間應該只有8小時,但是我知道大部分的社工們,如果要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好是不可能準時下班,如果不能準時下班,也就沒有辦法準時的回家照顧家裡的大小們。
我記得自己在唸社工的時候,學姐們流傳個笑話:「有一個孩子回到家裡因為忘了帶鑰匙所以沒有辦法進去,所以鄰居就請警察伯伯來了解狀況,警察伯伯就問小朋友,你媽媽呢?孩子說我媽媽不在家,他今天晚上會比較晚回來,因為他在帶領“親子團體”。」;另一則笑話是:「有一位先生下班後在酒吧喝酒,旁邊的客人問他:『為什麼你還不回家?』這位先生回答說:『我太太很忙,今天晚上他在帶“夫婦成長團體”。』。」這些也許都是笑話,可是也是真實的笑話!
當我們用心的在照顧我們的個案們,我們都有心讓社會更美好,但是工作需要我們,家需要我們。
正因為走在這個領域,我們更知道婚姻需要經營,孩子們需要陪伴,家中的長者們需要照顧,所以長久下來所累積的壓力 ,只會讓自己的身體越來越虛弱,心靈越來的越疲憊!所以社工們非常需要諮商及自我照顧。
所以社工們需要諮商來處理自己的過去生命史、目前生活中的壓力,可是這個「需要」需要大家來關懷。每一位社工手上都有至少40到100多位個案,而每一位個案都需要社工的全力協助。 每位個案都有各自的生命史和目前複雜的困難。
試想如果社會期望每位社工都可以把手上的每位個案完整的照顧,全心全力地符合社會的期望、長官們的期待、個案們的期許,請問一天8小時如何夠用?
如果有人說,只做最需要的,挑重點,請問如果是你,誰來挑選哪一些個案可以不是最需要的?哪些事情可以不是重點?
對個案當事來說一切都是重點,對每位個案來説他都是最重要的人!
有些有智慧的人會想出一些評估量表分出高危險群及非高危險群,也許在工作上可以分出誰先需要協助。但是「預防勝於治療」,如果每位輕度個案都等到嚴重再來處理,那麼所有社工們不就是不斷在「補破網」嗎?真是這樣,社工們會更加疲憊、耗費心神,更增加社會成本,所以我深信這也不是社會所期望的。因此在薪水、工作量無法調整下,協助一位社工可以諮商,先照顧自己的身、心、靈,就可以協助這40~100多位個案及社工的家人們。
曾經有位社工和我分享,他曾在某一單位服務青少年族群,有次一位青少年情緒失控並毆打他。雖然同事們有進來協助,但是大家關注的是個案處理、詳細報告的完整,認為他是社工「應該」自己懂的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就連他自己本人也覺得他「應該」懂得如何自我照顧。可是至今陰影仍在,回想之際,心悸猶存。有時候,當下的意外事件或創傷事件會喚起過去曾經經歷的創傷事件,而這些事件已經被隱藏在潛意識,就算自己也不見得記得,所以就算是專業幫助工作者,如同社工、諮商助人者也需要其他的專業同仁們的協助。
上述這位社工朋友雖然仍然在社工領域,但是選擇離開了青少年領域,很可惜青少年領域就少了這麼一位曾經願意投身陪伴青少年的熱忱社工。而這個創傷若是沒有處理,也會跟著這位社工一輩子。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多少都有一些成長中的創傷經驗,不管是原生家庭中的「重男輕女」、手足間長輩們無心或有意的「比較」或是學校中和同學、師長們的互動或者場場考試中的競賽等等,對我們多少都有影響。試問如果我們沒有機會去整理自己的傷痛卻要帶著自己的傷痛去陪伴別人的傷痛那是多麼殘忍的歷程?
因此我鼓勵所有社工都需要諮商,也需要大家支持社工諮商!再次感謝「許明傳社工專案」允許社工可以支付少數自付金額接受完整諮商服務!
封面圖來源:hello autumn PNG Designed By 58pic from https://pngtree.com/freepng/original-autumn-hello-hand-painted-sunflower-green-leaf-cure-sun-flower_4210212.html?sol=downref&id=bef
許明傳社會福利公益信託基金邀請您一起來關心社工諮商相關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