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弱勢心理諮商文章分享 撰文者:杜長齡
「其實,沒有感覺和改變,但是生活上確實有所改善。」
這是13歲的小男生諮商後寫下心得的第一句話。
因有亞斯特質及妥瑞症強迫行為,男孩在校的人際關係一團混亂,在家因父母管教態度的不一致,有時能以暴制暴,父母雙方已經求助於諮商,一個家庭的經濟實在無法再讓孩子同時也接受諮商,一位心疼孩子又無力的母親,最終在許明傳社會福利公益信託基金所補助的「內在修復諮商補助計畫」協助下,小男孩接受六次個別的兒童治療,在心理師的協助下,覺察到自己生氣的點原來是跟這些有關,這真是很大的收穫,因為當孩子知道自己情緒崩潰背後的原因,而媽媽也聽了老師從中的分析,徹底改變了對孩子犯錯時的態度,親子關係得以改善。
2020年COVID-19疫情肆虐,社會跟經濟都動盪不安,不少人工作因此有了極大的變動,此次計畫的服務對象中有就有好幾位是因此而失業,加上原本就有憂鬱症、焦慮症病史,又身為家中主要照顧者的角色,在陷入多重困境的狀況下提出諮商補助的申請。
黃小姐(化名)分享到心理師在她狀況很差、無法獨立思考判斷的時候,給予了十分需要的援助,讓她走過最黑暗的艱辛路程。
另一位是才剛經歷喪妻之痛的單親爸爸,因疫情失業後獨力撫養稚齡的孩子,在心理師透過專業的諮商過程中,一步步地從悲傷中調適,重新建立生活的秩序。
最後,整個計畫中最動人的是在經濟弱勢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群人,就是過去全職奉獻在家庭、但歷經家暴與離婚的過程後成為一個要負擔經濟和照顧子女責任、內心受創的單親媽媽們。
陳小姐(化名)及張小姐(化名)都是長年為家庭主婦、家暴受害者,在面對重返職場、原生家庭及婚姻中的創傷的同時,因著諮商補助得以有了重新修復內在、重新找回生命動力的機會。
陳小姐(化名)感動地寫到對一個經濟能力十分有限的單親媽媽來說,實在付不起每次上千元的諮商費用,所以內心的感激實在不是言語能夠形容的。她因為與心理師談過後,對自己開始有不同的省思與看見,也同時改善了與孩子的關係。
感謝許明傳社會福利公益信託基金所補助的「內在修復諮商補助計畫」,讓原本在門外來回踱步、一籌莫展,以為最終又只能回到失落與無助的孤獨當中的朋友們,能夠安心地進入一份專業、溫暖、支持的諮商關係中,慢慢的抽絲剝繭的梳理出頭緒、並得到面對問題的方法與力量。
就如同蔡小姐(化名)在心得回饋中最後的一句話:「謝謝您,拉我一把,讓我也能幫自己一把。」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40年在地經驗.台灣第一家心理諮商機構
許明傳社會福利公益信託基金邀請您一同來關注弱勢心理諮商相關議題~
返回上一頁